

— WORK SUMMARY —
厦门科技馆
志愿者心得体会

厦门科技馆仿若一座知识灯塔,吸引无数好奇目光。志愿者们穿梭其中,助力科普体验,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2025年11月1日我参加了厦门科技馆的志愿服务,这次志愿服务让我受益颇深,并且有着丰富的活动心得。
这是我第四次的志愿服务,每一次的志愿服务都让我切实地感受到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给我带来的快乐感,以前觉得这些都只是书面之词,怎么可能会有人无偿帮助别人却自己快乐呢,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怎么可能会感到开心呢?这次的志愿服务给了我最好的答案,我这次服务的区域是儿童馆,主要负责儿童馆的丛林探险区域,每次看到小朋友迫不及待要冲进去丛林里面探险和遇见新事物的狂喜感我就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感叹他们的活力,还有看到大童区家长们的眼神无时不刻地放在里面玩耍的小孩子身上以及小童区家长和小孩子们其乐融融的相处场景,我都会感到无比温馨。当我站在那里困意席卷不可扼制的时候,当我疲惫地坐在软椅上想赶走一些疲惫感的时候,我都会具象化地看到了自己志愿服务的意义,不是来自具体的利益,而是来自精神上的满足感,我认为这是我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给我带来的快乐感 ”这句话最好的最深切的理解。
以上就是我这次志愿服务感受最深的点,虽然小时候没有那个机会来各种场馆,但是这次志愿活动不仅让我免费体验了一次浏览场馆的机会,弥补和满足小时候的自己,也让我的见解得以加深。
为期两周的科技馆志愿服务,让我在奉献中收获了别样成长。
我的主要工作是引导观众、协助展品讲解与维护秩序。起初面对游客的各类提问,我常因对展品原理不熟悉而紧张。但在科技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提前研究每件展品的科学原理,从“杠杆原理”演示器到“电磁感应”实验台,逐渐能清晰解答观众疑问,甚至能主动分享背后的科学故事。最触动我的是孩子们眼中的好奇。有个小朋友在航天展区驻足许久,反复追问“火箭如何摆脱地心引力”,我结合模型一步步讲解,看着他恍然大悟的样子,我真切感受到科普的意义。同时,志愿服务也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面对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观众,我学会用更通俗的语言传递科学知识。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更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未来,我会继续以志愿之名,做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感受科技的魅力。
在厦门科技馆儿童馆门口检票,是守护快乐与安全的第一站。我会提前核对预约信息,快速帮家长完成检票,减少他们带着孩子排队的辛苦;遇到对路线不熟悉的家庭,会用简单易懂的手势指明儿童馆方向;还会提醒家长保管好随身物品,留意孩子安全。虽然工作重复,但每次听到小朋友期待的声音,看到家长安心的笑容,就觉得特别有意义。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志愿服务的温暖,藏在每一个耐心接待的细节里。

END
编辑 | 黄雨欣
一审 | 俞家伟
二审 | 苏向荣
终审 | 郑小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