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1日,“融新讲堂”第二期,由李铭佳老师主讲的《解锁提问技能树,AI火力MAX!》讲座在明德226顺利开展。


本期讲座主讲人:李铭佳,厦门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学院“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组专任教师,并兼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主要讲授有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宋明理学导读等课程,研究方向涵盖中国哲学、宗教学等领域,已在CSSCI、北大核心刊物等期刊发表论文、译文多篇,学术成果丰富。

讲座通过如何对AI进行提问展开,系统阐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通过批判性思维提升提问能力。李铭佳老师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工具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问的能力已成为影响信息获取质量的关键因素,精准的提问能够显著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与深度。

围绕批判性思维指导下的AI提问方法论,李铭佳老师重点讲解了四项核心技能:
1. 锁定结论与理由结构。通过苏格拉底式诘问法,从“分析问题”到“追问问题”,实现从理解表层观点到挑战深层逻辑的跨越,培养批判性思维内核。

2. 消除歧义,明确条件。通过设定具体条件与上下文,将AI的“广撒网式猜测”变为“精准制导回应”,从而直接获得高相关性的优质回复。

3. 拆穿假设,追问立场。学会将AI从“叙述者”变为“思维沙盘”,通过挑战其逻辑基础来迫使AI展现更多面更立体的视角。

4. 核查证据,要求依据。这是要求AI从模糊的“故事叙述”转向清晰的“证据呈现”,这往往能获得更深层更严谨的答案。

为强化学习效果,讲座设置了实战练习环节。参会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互动任务,通过辨析案例文本、逐步优化问题等方法,最终运用四大技能,锻造出“最强问题”,从而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具体场景。


讲座最后,李铭佳老师表示,掌握系统化的提问策略,不仅有助于更高效地运用人工智能工具,也对个人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长期价值。她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极运用相关方法,不断提升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讲座结束后,多位同学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就如何实际应用AI提问技能与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座互动活跃,有效启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融新讲堂"是学院推动"博雅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邀请各界专家学者,为新生提供拓宽视野、启迪思维的平台。本期活动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思维培训,后续学院还将持续推出系列主题讲座,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支持。
END

“融新讲堂”系列讲座:
“融新讲堂”第一期成功举办 深入解读厦门人文魅力
编辑 | 李云涛
二审 | 李丹嫣
终审 | 黄蓓、王志强



